大龍郵票從1878年開始印刷發(fā)行之后,銅質(zhì)的印模經(jīng)過多次印刷而逐漸磨損剝蝕,雖然在后期剔去了不堪再用的印模,全張枚數(shù)由25枚減為20枚,但是最終因幾乎全部子模都有嚴(yán)重磨損無法再用,而不得不重新設(shè)計印制新的郵票,即通常所說的小龍票。其實大龍郵票和小龍郵票的名稱是集郵家的俗稱,過去的郵票目錄稱之為海關(guān)郵政第一次郵票和第二次郵票。
小龍郵票采用了兩種防偽措施。
第一是使用了向英國定購的帶有太極圖的水印紙。紙上水印位置和印版對應(yīng),每枚郵票上恰好有一個水印。按照中國古書易經(jīng)記載,太極圖應(yīng)該是陰陽兩魚平臥合抱組成的圓形。陽魚在上,白色;陰魚在下,黑色;陰魚的頭在左方。而英國制造商不懂這個排列法,將陰陽兩魚站立起來了,為適合小龍郵票外形,又將圓形太極圖改為橢圓形。造冊處印刷工人在印刷機上放置紙張時也未注意,就出現(xiàn)了正放、倒放、反放、倒反放4種情況,專門收集研究小龍郵票的集郵家就可按每種面值收集4種不同的水印式樣。
第二是使用了易溶解于水的油墨,小龍郵票在水中浸泡較久就會變成一張僅見水印的白紙。也不能受潮,否則紙張會變黃郵票也會褪色。所以泡洗小龍郵票時需十分小心,應(yīng)將郵票票面向上浮在水面上,待約15分鐘票背膠水溶化后,將郵票輕輕取出,票面向下平鋪在吸墨水紙上,然后用干的脫脂棉花慢慢擦去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