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后蜀明德年間(公元934~937)鑄,“大蜀”為國號,小平錢,存世罕見。元末,國家大亂,民不聊生。有志之士,揭竿而起。各地鑄幣紛紛。著名的有韓林兒鑄龍鳳通寶;徐壽輝鑄天啟通寶,天定通寶,其部將陳友諒鑄大義通寶;張士誠鑄天佑通寶為有記載,有實物可考。但對于蜀地這樣一個臥虎藏龍之地,難道就沒有揭竿成王者?若有,則必有自己的鑄幣,那她又以什么面貌與當(dāng)今世人相見呢?一致的時代風(fēng)格的答案是肯定的。
元末蜀地只有明玉珍一支起義軍隊伍.元至正十七年<1357>二月,徐壽輝部將明玉珍自巫峽入蜀.第二年明玉珍破成都,盡有蜀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玉珍聞徐壽輝死,與陳友諒絕,眾推為隴蜀王,元至正二十王年<1363>明玉珍在成都稱帝建國夏改元天統(tǒng).鑄天統(tǒng)國寶宮錢。
元代 大蜀通寶興邦同心,(直徑62mm*厚度4.7mm),此錢素材一面為大蜀通寶,大蜀通寶為十國后蜀國號錢,是歷代古泉名珍。背文興邦同心,寓意極好。存世極少見,極美品,藏品價格:23000元
1357-1371明氏治蜀期間,與內(nèi)地戰(zhàn)亂不同,蜀地基本是安定平和,其使用歷代舊錢和新大蜀通寶基本滿足了經(jīng)濟需求,估計沒有再鑄新錢.而世之所傳疑為明玉珍錢的楷隸天統(tǒng)通元寶錢已證明是耶律留哥的東遼所鑄.故明玉珍大蜀通寶錢的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它不僅證實東遼天統(tǒng)錢的真實,而且證實了大夏國明玉珍父子確實鑄有大蜀通寶.以上考證是史實加邏輯推理應(yīng)無大錯.此品大蜀通寶錢,直徑25毫米,厚1.5毫米{背已磨平} 書體與上述義軍鑄幣書體一致,錢的規(guī)制也一樣,屬同一時代風(fēng)格特征,優(yōu)似元末明初朱元璋鑄大中通寶錢書體。歷史得到佐證,此泉有極高的文史價值 。
愛藏網(wǎng)正在0元起出售各種古錢幣通寶,有興趣的泉友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