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自唐武德四年(621年)進入寶文錢時代,特點是面文四字,兩字為年號或國號,兩字稱通寶、萬寶、重寶等?!皯c歷直十”錢鑄于北宋中期,且有宋以來鑄錢無不采用寶文錢制,而直接用紀值作錢文,未獲通過當在情理之中。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反?,F(xiàn)象?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慶歷時期處于大錢的草創(chuàng)期,常見的通寶、萬寶均為錢,之前并未大規(guī)模開鑄過當十錢。若僅以其錢徑較大,百姓亦難曉其折值,故標明“直十”以示區(qū)別,同時也便于推廣,符合戰(zhàn)時的需要。但終朝廷改稱“重寶”,以別于錢。
【慶歷直十】
一、基本信息
慶歷重寶,北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鑄造,有銅、鐵兩種,大鐵錢錢文規(guī)整,鑄量大,存世較多。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鑄當十銅錢,有直讀,旋讀兩種。
二、歷史年代
北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鑄造。北宋仁宗趙禎,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鑄造“慶歷重寶”大鐵錢,錢文規(guī)整,鑄造量頗大,存世較多。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鑄當十銅錢,有直讀,旋讀兩種。還有銅制,鐵質(zhì)小平錢,鐵質(zhì)稀少,比較珍貴。
三、錢面文字
面文“慶歷重寶”楷書,有直讀、旋讀2種,光背。
面值
折十(后改為折三)。
鑄造背景
因此時發(fā)生宋與西夏的戰(zhàn)爭,故鑄行大錢。
四、版別圖片介紹
慶歷重寶折二
直徑(31.6mm~31.66mm)*厚度(1.24mm~1.25)mm重量6.56g
北宋“慶歷重寶”折三鐵母
尺寸直徑3.4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