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造銀元庫平一兩是屬于罕見品種,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yuǎn)的歷史紀(jì)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價值彌足珍貴。
“江南省造”銀元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鑄,初鑄銀元沒有干支紀(jì)年。因它是江南廠首次鑄造的銀元,錢幣收藏界稱其為“老江南”或“江南老龍”。從光緒二十四年開始,幣面增加了干支紀(jì)年,依次為“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江南省造”銀元正面除S紋圈外還有珠圈,背面有弦圈與無弦圈之別,龍形有眼珠凸或凹兩式,龍尾有平尾、翹尾之分,邊形有齒邊、光邊。
有一些歷史資料可知清末“江南省造”銀幣是有其幣并無其省,從道理上講江南省造銀幣應(yīng)正名為江蘇省造、安徽省造或江西省造,但事實并非如此,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后來雖鑄制了各自銅元,安徽后來甚至還機制了“安徽省造”銀幣系列,但其鑄額遠(yuǎn)遠(yuǎn)不能和江南省造銀幣相比,江南省造銀幣一直生產(chǎn)到宣統(tǒng)元年(1909)。
這種奇異現(xiàn)象可能與其時在任的兩江總督周馥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俗稱兩江地域有關(guān),清代封建官場等級觀念,加上生產(chǎn)機制銀幣和鑄制稱重銀錠巨大利潤反差使總督大人周馥絕對不能將已冠名“江南省造”銀幣輕易消亡。這些理由我們可以在兩江總督府給戶部財政會奏資料中尋證到,事實上清廷許多官方文件中已將江南與其他各省并論,因而在客觀上也認(rèn)可了江南省造銀幣的合法性。
此枚光緒元寶“江南省造”龍紋銀幣,直徑:4.5cm,重:28.6g。銀幣正面中珠圈內(nèi)鐫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圈外上端鐫“江南省造”,下端鐫幣重“庫平一兩”。銀幣背面中央鐫珍珠龍紋樣,上端為英文“江南省”,下端鐫英文幣重“庫平一兩”,左右兩側(cè)分別鐫長六花星。藏品品相精致,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guān),龍鱗清晰,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