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期間,南京政府發(fā)行船洋,在中國近代發(fā)行的上千種老銀幣中,其影響僅次于“袁大頭”銀幣。那么,你知道船洋市場價格及存世量是多少嗎?關(guān)于船洋你了解過嗎?下面就說說相關(guān)內(nèi)容。
船洋真品圖片及介紹
1933年3月,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頒布了《廢兩改元令》和《銀本位鑄造條例》,決定結(jié)束各省分鑄銀元的局面,將銀幣的鑄造權(quán)收歸于設(shè)在上海的中央造幣廠,并決定先從上海實施廢兩改元,規(guī)定從當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的收付,須一律改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交易。同年,一種新式的銀幣——“船洋”開始在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按蟆睅旁O(shè)計新穎,鑄工精湛,銀元直徑39.4毫米,重量為26.69克,成色88%,含純銀達23.49克。
船洋市場價格及存世量
在“船洋”銀幣系列中,有一種民國21年版的銀幣有著一段戲劇性命運。“九·一八”事件之前,國民黨政府發(fā)行了民國21年銀幣,幣面刻有一艘雙桅帆船頂上有三只飛鳥,在東方有一輪初升的太陽,俗稱三鳥。寓意“國運”、“一帆風順”、“旭日東升”。不料剛發(fā)行,正逢日本軍隊發(fā)動“九·一八”事變,當時有人把這個圖案附會為日本國正要升起,三只鳥被說成是東北三省要飛掉了,因此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國民政府。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飛鳥是外國人的徽記,凌駕于中國帆船之上”都認為不妥,馬上下令收回,以制止謠言流傳。然而在總鑄數(shù)226萬枚中,已流出沒辦法回收的約有5萬枚,如今市價萬元一枚。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船洋真品圖片及介紹和船洋市場價格及存世量的內(nèi)容,“船洋”是指國民政府在上世紀30年代鑄造的海洋帆船圖案銀幣的俗稱。由上文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出來,船洋因為當時的流通時間較短,發(fā)行沒多久就被下令收回,因此存世量較少,市場價值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