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大全套共發(fā)行了11種面值,15種版別:10元券1種;5元券3種(1953蘇聯(lián)印刷,1956年空心海鷗水印,1956年實心海鷗水印);3元券1種;2元券1種;1元2種(紅1元、黑1元);5角2種(有水印、無水印);2角、1角、5分、2分、1分、各1種。今天,馬甸收藏網的小編要帶大家來了解的就是1953年的一分紙幣。
1953年的一分紙幣,主色為米黃色,正面圖案為汽車,背面圖案為“國徽和中國人民銀行壹分”的漢、蒙、維、藏四種文字圖案(人民幣首次綜合采用四種民族文字設計),票額尺寸為90毫米×42.5毫米。1953年版的1分紙幣分兩大類,一是原版,羅馬數字后有阿拉伯數字的。稱長號碼;二是八十年代再版,發(fā)行量大。只有羅馬數字,二羅馬或三羅馬。沒有阿拉伯數字的,稱無號碼。
一、發(fā)行量的大小
如果國家發(fā)行量比較小的話它的回收價格就會相對較高;
二、被關注的程度
越多人喜歡它,它的價格就會越高,這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規(guī)律,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會影響1953的一分紙幣的價值。
對于1953年的一分紙幣來說,由于它比較早就被停用,這也就說明了它的發(fā)行年份是比較早的,所以它的歷史性就會相對比較強一點,也就是說收藏價值會比較高,所以回收價格就相對比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