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至今共發(fā)行了五套人民幣,第一、第二套人民幣由于市場存量過于稀少,成為了只有高端藏家才能“玩得起”的收藏品。大多數(shù)愛好者可以從第三套人民幣開始收藏。中國人民銀行自1960~1972年間,印制發(fā)行了第三套人民幣,一共發(fā)行7種面額紙幣,由于發(fā)行時間跨度大(12年),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時至今日,第三套人民幣中的每一個品種都已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那么這些收藏價值都體現(xiàn)在哪里呢?下面就跟著馬甸收藏網(wǎng)的小編一起來看一下!
一、 反映時代特征的文化內(nèi)涵十分鮮明
收藏是一種回憶。第三套人民幣券面上設計的內(nèi)容反映了上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的人文精神。1962年,我國開始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正是此時,經(jīng)歷過蘇修逼債和三年自然災害,面對挫折,具有迎難而上、奮發(fā)向前精神的我國各族人民在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下,腳踏實地,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這種理念與風格在第三套人民幣券面上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二、“相當”的存世量利于市場的培育
收藏品市場中十分講究收藏品的存世量,就第三套人民幣存世量而言,比起第一、二套多很多,但比起第四套又少很多。正是相當?shù)拇媸懒浚壳皟r格適中,適合的收藏群體大;正是相當?shù)拇媸懒?,一般收藏者容易拿到,投資者也容易拿到。因此,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方方面面人物都喜歡介入的收藏品。
三、 龍頭效應永遠帶動套券價值上升。
第三套人民幣從券面分析,“大團結(jié)”10元券的知名度最高,它反映是團結(jié)奮斗精神,其面額最高,在剛發(fā)行之時,一般工薪階層人月工資只有30多元,因而其印制在全套中最少,加上30多年的市場流通消耗,目前全品相存量應是很少,其印制工藝水平甚高,固定水印的天安門加放光芒絕無僅有,社會上個別不法分子造假人民幣多被識破,在固定水印工藝上比真幣差得遠。
四、第三版人民幣的防偽功能進一步增強。
收藏者可從水印、凹凸感、多色膠印接線等防偽標識來判別。收藏界有句老話,寧愿買貴也不買假。真?zhèn)魏推废嗍?a href='http://www.communtyloanservicing.com/' target='_blank'>收藏人民幣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因素。從品相來說,起碼要七八成新以上的紙幣才具有較好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