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特殊人物,先籌備降李闖王,而后沖冠一怒為朱顏,還是扭頭加入清朝,打開山海關(guān),引清兵進(jìn)關(guān),并在緬甸報(bào)復(fù)南明南明永歷帝,親身將永歷皇帝用弓弦勒死,最后又起義反清,建立了朝政,并鑄昭武通寶。那么你知道昭武通寶怎么看真假嗎?昭武通寶直徑有多少?
(圖片來自雅昌藝術(shù)品拍賣網(wǎng))
昭武通寶怎么看真假
1、針刺法:用鋼針豎直往銅錢表面的銅綠上壓,后迅速放開看是否鋼針能立起立的為假的,因?yàn)槟甏眠h(yuǎn)的銅綠是堅(jiān)硬而刺不動的。
2、水煮法:把錢幣放入沸水中煮十五分鐘撈起看是否有變化,無變化著為真品,因?yàn)橐恍┰旒俚娜嗽谠旒贂r(shí)可能用膠泥等物品附于錢表使之看起來逼真但是在水煮后富于表面的就會脫落。
3、觀察銅色法:古錢的銅質(zhì)主要有紫銅、青銅、黃銅、白銅等數(shù)種。紫銅的含銅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顏色紫紅。青銅屬銅錫鉛合金,其顏色有深紅、淡紅或水紅、青白、微黃等種。黃銅指銅鋅合金,其色有淡黃、金黃之分。白銅指銅 合金,多見于近代機(jī)制幣。有一些銅色銀白的方孔古錢,習(xí)慣上也稱為白銅錢,但實(shí)際上并不含 或含 很少。它仍是一種青銅,只是鉛錫的成分較多而引起了銅色的變化,為了尊重習(xí)慣及鑒別上的便利起見,現(xiàn)仍稱為白銅錢。而且在明朝以前(包括元末明初)由于合金技術(shù)的限制沒有黃銅出現(xiàn)所以明朝以前的黃銅錢都是假的。
昭武通寶直徑有多少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為維持人心,鑄“昭武通寶”,分小平、折十兩種,面文楷、篆二體直讀,小平錢徑2.4厘米,重約3.7克,楷書背或可見“工”字者,余皆光背,折十錢徑3.5厘米,重約10.5克。背篆書壹分,折銀一分行用。此錢書體優(yōu)美,制作精折十背一分良,市面罕見。
